建设“美丽乡村”要有“草根”情怀
继“三农问题”陆续解决之后,“美丽乡村”一词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农村的飞跃式发展。然而城乡差距的缩短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三农问题,仅凭环卫打造来托起“美丽乡村”终究只是徒劳无功。
俗话说的好: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若是人们忽略了内心的向往,淡漠了草根的力量,没有真正的把握住基层脉络,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那么再庞大的投入也只能是基层建设中的九牛一毛。一旦失去民心,失去向心力,再坚固的堡垒也会轰然崩塌。因此不管是建不建设,还是如何建设都应该符合民意,顺心民心,以老百姓的最大利益为依归。而此时就会衍生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大利益,怎样才能符合全民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想表达自己的见解,都想家乡变美。可是不是每一个的建议和意见都符合社会发展,都能被采纳,被实践的。因此在筛选意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侧重于乡贤所提出的建议,注重“草根”的想法,听取最基层的声音。
以四川为例,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往往决定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若是大多数人能够在茶余饭后参与活动,懂得亲近大自然,品味生活之美,传承文化乐趣,那么这样的农村绝不会是贫瘠而落后的,这里的人更愿意去改变,去努力。反之,若是大多数人无暇顾及农村变化,终日埋头苦干,缺少生活乐趣,那么被禁锢的内心往往会在安于平淡中逆来顺受,不愿意改变,不愿意进步,以致于越来越贫困。试想,一个没有梦想的地区,一个没有憧憬的城市,一个不懂得品味生活,改变生活的人群要拿什么来建设家乡,要用什么来反哺社会?人生的最大目标若是只为三餐温饱,那么利益最大化又该如何实现?
草根的诞生不是一种偶然,他们的出现不仅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逆袭,更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所需的推手。一旦草根力量扩大,基层的声音也将变得更加洪亮,建设美丽乡村的构想或将加快数十年。
在过去若是将乡村建设与草根情怀联系起来不少人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主流文化与乡野情怀如何能融为一体,如何能震撼人心,仿佛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可是如今不同,草根情怀并非一种情绪,而是一种坚韧的意志。面对人人想出头,人人盼出头,人人想建设,人人乐于建设的现状,只有发挥草根的力量,集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才能建设起充满爱与希望的家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草根带来的或许只是一种思潮,可是无数个草根所带来的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乃至一种希望。在无数个风雨中,大家只有紧紧的抱成团,发挥着微力量,坚韧不屈的生长才能勾勒出真正的“美丽家乡”。